重大突破!嫦娥六号月壤中首次发现
今天(11月16日),国家航天局、山东大学、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布消息,近日,我国科研团队通过分析嫦娥六号采回的月背南极-艾特肯盆地月球样品,取得月球科学研究重大突破——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α-Fe2O3)和磁赤铁矿(γ-Fe2O3)晶体,揭示
今天(11月16日),国家航天局、山东大学、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布消息,近日,我国科研团队通过分析嫦娥六号采回的月背南极-艾特肯盆地月球样品,取得月球科学研究重大突破——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α-Fe2O3)和磁赤铁矿(γ-Fe2O3)晶体,揭示
神舟二十一号飞船落地,居然带回了近100斤的“太空快递”!别以为是什么星际纪念品,这批货真价实的科学样本,可是藏着人类登陆月球、远征深空的钥匙。
夜晚抬头看看天上那个大月亮,明晃晃的,挺好看是吧?可科学家老早就发现了那地方要啥没啥。白天热得能烤熟鸡蛋,晚上冻得能结冰,没空气,没液态水,到处都是陨石坑,整个一宇宙里的“不毛之地”。
夜晚抬头看看天上那个大月亮,明晃晃的,挺好看是吧?可科学家老早就发现了那地方要啥没啥。白天热得能烤熟鸡蛋,晚上冻得能结冰,没空气,没液态水,到处都是陨石坑,整个一宇宙里的“不毛之地”。
回想1969年7月的那一刻,阿姆斯特朗的靴子踏上月球尘土,全球亿万观众屏息凝视。那是人类首次“叩门”太阳系的壮举,却也像一场仓促的探险:宇航员们只在月表逗留短短几天,便仓皇撤离。月球不是天堂,而是地狱——白天炙热如熔炉,夜晚寒彻入骨;无氧气、无磁场,任由宇宙射
近日,记者了解到,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土壤样品、月表国旗展示系统织物国旗将于10月29日在中国两弹城航天科技馆“《挺起民族的脊梁》——党领导的人民军工”公益展展出。
2024年6月,月球背面的寂静被打破。嫦娥六号稳稳着陆,取回1935。3克月壤样本——这是人类首次从月球背面带回物质。美国NASA随即公开请求共享数据,此前数十年的技术封锁,在这一刻显得讽刺而苍白。
月球水从哪里来?嫦娥六号月壤样品获重大发现 我国科学家在对嫦娥六号2克月壤样品的科学分析中,识别出来自CI型碳质球粒陨石的撞击残留物,而此前在月球样品中检测到的具有正氧同位素特征的水,很可能来自这类陨石撞击。这一成果于21日凌晨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美国国家科学
内容:上海21日开展进博会专项交通保障演练,模拟地铁大客流、公交故障等场景,60余辆应急车辆及700余人参与。指挥部透露,已优化30条重点线路运营方案,新增4处临时停车场,并配备5G智能调度系统,确保11月5日展会期间日均50万人次出行安全有序。
抬头看月亮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那块挂在天上的大饼,其实藏着人类太空梦的“命门”。
#守护国家标准时间就是守护国家安全#【#国家授时中心为何成美国网攻目标#】10月19日,国家安全机关发布公告称,掌握了美国国家安全局网络攻击入侵中国国家授时中心的铁证。公告中提到,2022年起,美方就利用某境外品牌手机短信服务漏洞,秘密网攻控制国家授时中心多名
公元前2000年,黄河改道,洪水漫过中原。鲧用“堵”失败,禹用“疏”成功。洪水退去,第一缕曙光落在禹的脚踝,像一条金色的刻度,标记出“国家”的雏形。
这些年美国、中国、印度、俄罗斯等国家像赶集似的往月球上“送货”:探测器、月球车、轨道器,咱们中国人还把嫦娥五号送上天,挖了两公斤月壤回来,全国人民盯着直播看落月那一刻,心跳都快了一拍。
花好月圆又一秋,中秋的团圆意藏在《2025中秋诗会》里,藏在文物的细腻笔触与温润肌理中,也藏在齐鲁大地的山水城郭间。万千好景,邀你共赴月下之约,看诗会、乘游船、逛灯市,解锁别样的中秋浪漫。
2025年10月,全球首款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完成核心部件吊装,400余吨杜瓦底座以毫米级精度落位,托举6700吨主机系统,标志主体工程进入攻坚期。
10月6日,时值中秋佳节,国家航天局和国家原子能机构联合发布嫦娥六号月球背面样品研究最新成果。我国科学家首次基于嫦娥六号月球背面样品(月壤)研究发现,月球背面月幔相比月球正面的更“冷”。
月球背面因为永远背对着我们,那里一直被认为是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从阿姆斯特朗登月时发现的“异常”,到探测器在月面拍到的奇怪物体,民间的各种传言更是神乎其神。其实科学家们对月球背面也很着迷,不过他们着迷的点不是那些“都市传说”,而是月球背面在科学上带给我们的新
真正把人按在屏幕前的,是那条只有十秒的短视频:长安街两侧的路灯杆突然变成火箭发射架,长征五号拖着光尾拔地而起,在夜空里拼出“76”的字样——官方叫“数字中国”灯光秀,网友直接翻译:把阅兵式搬进了AR眼镜里。
从IP巡游到主题漫游,从电竞派对到潮玩大街……9月28日晚,2025成都国际数字文创季在成都启动。在国庆中秋双节来临之际,成都将以全国首个“数字文创黄金周”迎八方来客。
“月壤成纤”“无氟安踏膜”“发光”的汽车内饰……正在举行的2025上海世界设计之都大会上,东华大学的“超时尚——人工智能与可持续时尚的多重未来”展区人气颇高,近30件科技与时尚跨界融合的成果令观众惊叹“原来时尚与设计竟能如此‘硬核’。”